1 技术专家应强调创造力
英国总结40年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历史经验的头两条是:“创新组织中有一个处于权威地位的杰出人物,有其他类型的杰出人物。”【1】 本文就重点探讨属于“其它类型杰出人物”的技术专家。
评价技术专家的权威标尺是技术专家的创造力,就是凭借他的综合能力系统,在技术创新中的务实执行力和技术攻关中的突破力,以及揭示专业技术新的内在联系、秩序和规律的能力,他们应该是少数洞察技术真理的人。
我对创造技术专家课题早有强烈兴趣,1998年就有探索论文“知识竞技时代的技术专家塑造”被大型文献《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就荟萃》【2】 征用,编入《科学学》。科学泰斗钱学森有软科学论文位于《科学家》首位,这就是我的软技术观点的来源。
当前盛行的TRIZ理论既是经典理论,也是非常高明适用的技术观和方法论。本文凡引用和涉及TRIZ的理论、观点、概念、定律、术语、方法等,皆有下横线标记。
发展自己,向上突破,竭尽全力走向人生力所能及的高度,这是工程师最正确的人生选择,其最终结果必然就是货真价实的技术专家。
2 技术专家的定义和定位
2.1 技术专家的定义
技术专家定义一:在某专业技术领域成功解决挑战性、复杂技术难题起核心和关键作用的杰出工程师。
技术专家定义二:有责任心发现冲突,有执行力解决冲突,并竭力追求最终理想解(IFR)(即最优解)的杰出工程师。
技术专家定义三:站在本专业的技术制高点,去实现技术突破和领先的杰出工程师。
由此可见,创新是工程师的天职,更是技术专家的天职,技术专家由工程师从技术创新中进化而来,是堪当重任的一线创新人才。
2.2 技术专家的定位
技术专家就是能驾驭和采用成熟技术,研发的产品能顺利进入成熟期,本身已处于成熟期的杰出工程师。根据此定位,技术专家是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事实上的灵魂人物和领军人物,真正的技术专家或许并无教授级高工的职称或总经理的职务。
3 技术专家的机制设计
3.1 技术专家的创新体系(也是创造技术专家的创新体系)
联想和类比国家、城市、企业的创新体系,技术专家肯定也该有自己创新体系,体现出强大的自我组织性。有创新体系的创新才更有力度和持久性,才可能有突破和超越。
图1 技术专家的创新体系图
3.2 技术专家的创新金字塔
技术专家的创新体系和创新金字塔旨在构建和强化技术专家的创新综合能力系统。
图2 创新金字塔
3.3 创新平台释义
创新平台是定义得很好的创新概念。
以使命为校的创新平台,是指直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或肩负重大使命的重要岗位,或者兼而有之,最典型的莫过于企业创新中的核心工程。凡难于托付重大使命(难分主动或被动)的工程师,不可能成长进化为技术专家。
4 技术专家的技术观与方法论
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技术观和方法论。
凡有成就的技术专家必然有自己的技术观和方法论,或者说技术观和方法论是创造技术专家的必备条件。
4.1 广义技术观
我的老师王永健先生早在1989年的《技术观点探索》的连载论文中,坚定主张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技术观点,更进一步主张要有技术经济观点,他教导说:“工程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技术观点指导实践,他就可能是个软骨病患者。”【3】 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他这一先锐思想的创新作品,他因为这一句技术观的教导,我尊他为恩师。
我曾在上世纪末撰写过《广义技术观》文集,专门研究技术的自然属性之外的社会属性。其主旨论文是“泛论广义技术观”,分类论述了技术的整体观、技术的社会观、技术的哲学观、技术的经营观、技术的艺术观、技术的人才观、技术的成就观、技术的经验观、技术的创造观和技术的方法论。正是强大的社会性左右和支配着技术。
技术观就是要体现技术的价值观,特别是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它是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甚至跨越时空地去解决技术的最大问题——组织性问题,以期在协调技术继承中和技术创新中达到 1+1>2 那样的“理想解”效果。技术专家把这种跨越所有专业或者把所有专业都看成是一个广义专业的技术观称为广义技术观。技术专家借此制定技术的整体战略,并驾驭和协调整体技术,成为他技术创新最为持久的强劲动力。
最具标志性的技术观就是“广义技术观”。
4.2 综合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方法论。【4】
方法论体现的是技术的高效行为方式。综合的方法论最值得强调,技术的整体驾驭能力、组织能力、集成能力和协调能力都绝对离不开整体综合能力,综合性的工程师技高一筹,必然属于优势一族。工程师以综合能力承担综合性的科技工作并取得综合性的科技成果。
技术专家在技术实践中做到简单和领先,并有独特效果的综合,必然就是创造。这是我在一生技术实践中最坚定的技术主张和最鲜明的技术风格。我早在1976年就使用了“综合”的概念和技术方法【5】 ,1996年又提出“综合就是创造”的技术观点,今天从TRIZ理论中竟然找到了“综合即创造”的理论根据。
最具标志性的方法论就是“综合即创造”。只有综合的方法才能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1984年我采用“综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敏感电桥线路的稳定性,取得趋近“零漂移”的重大突破,研发出了世界上最稳定的热导式氢分析器。
4.3 技术观和方法论的再思考
技术观是工程师的灵魂,方法论是技术创新的利器。技术专家总是将他的技术工作及技术创新活动时刻引向他的技术观和方法论。
广义的技术观和综合的方法论是技术专家的标志,是与工程师的最大区别,更是他们的独门绝技,能成为技术专家的必备条件。
任何专家都要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技术观和方法论,甚至创造自己的技术哲学。
5 技术专家的“十三项全能”(兼备十三种创新技能)
技术专家必定是坚定、果断、有作为的创造者,除广义技术观和综合的方法论之外,还应基本具备以下“十三种创新技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的“十三种创新技能”和TRIZ理论的“十三种主要创新技能”有本质的不同。
(1)坚守技术的理性精神
欲精技术必先悟技术的理性精神。
技术专家对技术和技术创新要有坚定的信仰,对技术规律和技术进化方向有超级感悟能力,他有现代人格的正确取向:发展和竞争,竭力走向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
技术的理性精神就是必须有科学意识和技术的规律意识。规律意识有时体现在技术逻辑上。技术专家能坚持和实践先进技术理念(例如持续创新)也是理性的上佳表现。理性能反应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独立思考和判断,技术的批判和质疑,以及对大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例如关于技术向度或走向问题。
(2)践行实践工程学
技术专家必须坚持实践工程学的取向,和“工程应用”有天然的亲和力,沉不下心来,怎能坚持长期深入、艰辛无比的工程实践?在企业效力的工程师必须尽快完成这种角色转变的“社会化”转型。也就是通过坚持“工程向度”,从而提高“工程能力”,自然就会增进技术创新的向度和创新能力。
(3)恪尽职守是本色
技术专家极其忠实于本职,愿作最真诚、最实质性的技术工作,恪尽职守是其本色表现。
技术专家熟读精思,敏于事,顿悟力行,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堪称一流,为企业创新作出实质性、重大突出贡献,其成果既融进企业的有形资产,也融进为无形资产。
(4)大型科技项目的策划力、执行力和推进力
大型科技项目是创造技术专家最好的学府和熔炉。
技术专家能够具体贯通技术的观念结构——概念结构——技术体系结构——产业练结构——市场结构。他具备开放意识,合作精神和公关协调能力,既能构建产品和技术系统研发的战略目标,也能判断和驾驭技术的走向和规律,这才能科技攻关,每攻必克。执行力是技术专家的核心能力之一。
此处的执行力和推进力应该很好体现技术创新的效率,要清醒认识:“效率才是当今全球最激烈的竞争”。
(5)科技写作的提高与突破
技术专家有良好的著述能力和技术表达能力,这也是他的特殊能力,在开放性技术交流和互动,广泛聚集和低成本利用信息,整合技术资源,以及转移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等方面,都有如鱼得水的自由。特别是他的代表性论文令人信服,以成果立论还得借助以文立论的东风。
快速而高质量的科技写作,是技术专家必备的能力和成熟的标志,也是最好的提高过程。技术表达力之所以特别重要,因为它代表技术软实力的崛起。
(6)善于联想和类比
生命在于思维。走进思维的新区,才能走出思维的误区。创造过程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简单说,就是思考力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由此构建起创新综合能力系统,这才体现出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是技术专家的核心能力之一。
“类比引发洞见”。【6】 这是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大师惠勒的方法论。“联想引发创新”却是我的方法论和经验之谈,钱钟书先生曾总结他的文化泰斗成就是“只不过会联想”【7】。我深受他的启发和影响。在TRIZ理论中也有“联想和类比”、“联想类比法”,这些主张“构建类比和联想机制”,可以强化我们对这一类创新方法的应用。
在所有创新技法中,我最为看重“联想类比法”。
(7)善于设计概念
合理而基础的技术概念无法回避和撼动。毫无疑问,技术概念也是技术,而且是高级技术。哲学家的工作就是设计概念,所以,设计概念就进入了哲学范畴,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就是从设计概念开始。TRIZ理论中也有“概念设计阶段”,国际TRIZ协会副主席伊科文科指出:“TRIZ的最大收获是新产品研发的概念设计阶段”。
戴汝南院士在2008西门子自动化高峰论坛演讲中提出:“信息革命正推动着第三次产业革命,并将跨进‘概念时代’”。这对技术专家是很大的启发,设计和提出技术概念,是技术专家非常好的创新思维方式。
我曾三次定义新产品,二次定义“在线分析系统”、“样气处理系统”、“在线分析工程技术”,为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发展选择对了方向和路径。
提出设计概念,就是在别人未涉足的技术领域树起一个先驱性标识。概念技术不断“催化”着技术尽快成熟。
定义和不断定义的过程,就是趋向和逼近最终“理性解”IFR的渐进过程,有时还体现出某种超越。
(8)借助“催化”走向成熟期
TRIZ理论论述技术系统的进化有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产品技术的成熟度也有成长期和成熟期之分。
化工生产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借助催化剂的催化反应。2008年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给了研究催化剂卓有成效的院士。
工程师深造成为技术专家可以借助“催化成熟”理念,就可以大大缩短成长期和提高成熟度。这种催化成熟必须有与人为善的以人为本的好环境,以及“点石成金”的套路和操作技法,其中高人的严格调教和点拨不可或缺。
(9)高度重视软技术和无形技术
没有软技术的任何技术都是苍白无力的,难于推进到高级阶段,软技术最能体现在微观技术和宏观技术中。软技术又进而构成企业十分稀缺的软实力而被格外看重。因此,技术专家要能统摄、驾驭和协调宏观技术、直观技术和微观技术的辩让统一关系。
技术专家不可忽视无形技术的存在,产品技术的关键工艺技术就是无形技术最好的证明。
我采用宏观技术、直观技术、微观技术的统一协调和选择,完成红外分析器过滤器的优化设计,主体部分的机械零件有八件减少为三件,综合性能分析竟有12条改进和提高,可算达到了TRIZ理论最终“理想解”的境界。
(10)把一切技术问题简单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有大道至简至易的普适原则,美国成功企业的成功秘诀也有“把一切问题简单化”的说法,所谓“Keep it samply!”的KIS思想。最简单的技术设计,才是最优秀的设计;最简单的程序才是最优秀的程序;最简单的技术路径,往往才是成功之路。
高度抽象和整体综合,就能实现简单化。
最简单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去完成一项技术工作或创新,不是“绝招”胜似“绝招”。
(11)把一切技术工作项目化
纷繁复杂的技术工作有如“一地鸡毛”,只有将这些司空见惯的技术工作综合成技术项目或科技项目来务实操作,低成本获取和利用集中起来的技术要素和技术信息,方能使这些不起眼的技术工作变成有力度、深度、广度和持久性的技术工作,其最低结果也是像样的鸡毛掸子——看得见的技术成果。润物无声,技术专家便在其中悄无声息地成长起来。
(12)具备技术专家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技以新立,技术专家以博学多才博采创新,广而且深,博而且专。他有强势综合能力,技术观颇具导向性,创新活动具有某种颠覆性、开拓性、整体性,他具有彻底解决冲突的能力;他具备指导工程师和带领技术团队完成大型科技项目的实力;他在行业内有广泛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甚至是使企业转危为安。
(13)直觉和经验的高度统一
技术工作凡是都通过长期、反复的试验、验证和实践,根本不现实,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发展期(即成长期)的无限延长。所以,必须以理论、理性和经验为背景,以超凡的眼力来审视和确定技术方向、程序和规律,这就是难能可贵的技术直觉。
技术经验来源于理论指导下的长期深入实践,肯定是靠得住的,特别是专业经验。所以我们主张专业化的、经验主义的去解决现实中的工程实践难题。经验当然需要发展和不时更新,这就是创新的必要性。所以,我们主张坚持“有效改进,持续创新”的技术理念,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创新破新”。“学古敌古,创新破新”是108岁知名画家晏济元先生对书画艺术的主张。
直觉和经验的高度统一,就可克服盲目和片面性,由此表现出“创新金字塔”的完美性来。
6 新专业化及系统集成
6.1 新专业化释义
以高等级教育(包括研究生和博士)所学专业为基础,寻找工作要求专业都对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得寻找和从事进而深化新专业,并以这个新专业为熔炉,将自己铸造和锤炼成技术专家,这个艰辛的过程就是新专业化。
6.2 系统技术最需要系统集成
如果技术都是简单孤立的技术,技术工作或许就太轻而易举了。
凡技术都是体系性技术,只是体系有大小和等级之分而也。只有成熟的工程师或技术专家才能洞察、实践和驾驭体系性技术。
驾驭和实践体系性技术的最佳方法就是系统集成法,即技术的融合与集成。技术的系统集成过程就是技术冲突的过程,也是技术专家成才的过程。新的系统仍然可以再组合和集成,从而会逐步进化为超级技术大系统,这是解决技术战略问题这个最大问题的需要。
技术系统集成的广泛范围应包括该项技术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质量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甚至市场开拓技术,以及各种资源的低成本利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大的核心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的共性技术。
如上所述,技术工作必须跨界(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才有突破的可能。因此,技术专家必须时刻准备着,去作貌似“份外”的工作,技术的纵深度是企业,也是技术专家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融合和集成,也就是技术集成,也是我最为看重的技术创新方法之一。
6.3 系统集成实例
(1)分析仪器工业的创始人和始终不渝的开拓者朱良漪先生在2007年11月北京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他的新理论:“分析技术和自动化的系统集成是21世纪的前沿技术。”【8】
(2)笔者于2008年提出在线分析工程技术的超级大系统【9】 。为专业公司成功寻求到完整产业练、支柱及核心业务,以及核心竞争力,也成功预测到本专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可看成系统集成创新的成功范例。“超级”一词是我学习TRIZ理论之后补加上去的,超级大系统是个定义得很好、内涵极其丰富的技术概念,是个事实上的“广义系统”。
图3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超级大系统图解
6.4 从6.3可见,技术专家的成长 是个不断增加技术集成度的漫长过程,他的技术大视野至少应该站在全行业的高度,才有可能践行国家发展战略。能超越企业的专家才不至于浪得虚名。
构建技术系统特别是大系统的重要原则是“合理组合、完美匹配、协调运行和品质保证”。
6.5 规范的专业化
以规范的专业化去进行技术的系统集成才有实质意义,否则有可能演变成“乱点鸳鸯谱”,从未见过没有完成规范的专业化就能成为技术专家的。
笔者为了给在线分析工程技术以规范的专业化,并初步构建其专业技术体系,特撰写了《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名词术语汇编》(108条)和《在线分析工程技术 论文集》。
7 天津大学三学子——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7.1 天津大学的优势
天津大学是我国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最能体现母校教育精神优势的莫过于“实事求是”的校训。“实事求是”语出自《汉书》,由北洋大学首任校长赵天麟于1914年定为校训。
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题写过。
7.2 天大三学子的技术人生
(1)粘接技术专家周定沛:1966年毕业于天大化工系高分子专业,在深山三线厂当注塑工期间业余研究粘接技术,后来进工艺科研继续深入他的份外研究,1981年晋升工程师的论文“粘附的配位健机理”,发表在《粘接技术》82年第三期,一鸣惊人,从此,配位健粘附理论成为我国粘接行业的权威理论。他曾付出过接到病危通知书的痛苦代价,他所作的1公分多厚的实验记录本竟有六十多本,卫星上天有过他的贡献,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注有他的汗水,教授级高工都抵不过他的另一项更高荣誉——人人称他“高分子”,目前正潜心撰写他的粘附理论专著。
(2)过程分析工程技术专家金义忠:1966年毕业于天大精仪系热仪专业,在深山三线厂当钳工至1972年,第一次技术性工作是去电厂维护CO2分析仪,一生从事在线分析器及在线分析系统的工程应用,1978年首届全国科学大会获奖而走向前沿,1992年力排干扰和抵制,定义在线分析系统并实验新的生产组织模式——系统工程部,成功研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虽然先后四次下岗,却两次使所在企业转危为安,四项国家级科技攻关,每攻必克,终被评价为“我国在线分析系统工程应用技术的倡导者和带头人。”2009年还与合作者完成初创本专业理论的《在线分析工程技术 论文集》。
(3)自动控制和轨道交通资深专家魏先生:1968年毕业于天大精仪系光仪专业,分在冶金企业不可能专业对口,自学成自动控制技术并打造成他的新专业,在分散型控制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造诣颇深,均有影响深远的专著,退休后还任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控制系统公司何利时的总工程师。
8 关于技术专家的再审视和再思考
8.1 智慧和情感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永远是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智慧能使人认识规律、理解本质、掌握过程、勇于创新。情感使人容易交流和合作,忠于职责、坚忍不拔。笔者过去坚定主张的技术观点和技术方法,大多能直接在TRIZ理论中找到根据,这种巧合让人高兴,充分说明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是相通的,即便很高深的理论,常人也可以心领神会。
8.2 文化和哲学
技术要向更高层次、更高级别进化,没有文化和哲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技术的进化或进步,必须有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哲学内涵。
不说别的,单就概念设计就属于哲学范畴,因为哲学家的工作和看家本领就是创设概念。
8.3 追求必然性
科技工作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受技术理论和内在技术规律的支配和主导,任何成功都只有必然性而没有偶然性,创造技术专家同样只有必然性而没有任何偶然性,九死一生般的艰辛就不足为怪了,几乎耗尽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到达终点也在情理之中。“催化成熟”的要义就是强化这种必然性。
能发现和把握住技术的必然性堪称绝技,强化对技术规律和秩序的尊严甚为必要。
8.4 工程师成才也容易
培养优秀工程师有个简单的流程可供参考:
提倡——模仿——实践——调教——提升表达力。
创造技术专家的流程(如果有的话)大体和此说相仿,最关键的是有谁来调教即将成为技术专家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恐怕只能自寻范本和从未蒙面的老师,自己调教自己了,这就是很关键的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自我校正、自我调教和自我提升,此时,自我创新体系就非常必要了。
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是有明显区别的,工程师要知道怎么做,即know how,而技术专家要知道为什么?即know why。
技术专家某种程度可看作是进入成熟期的工程师,即能采用成熟技术设计成熟产品的成熟工程师,最关键的是成熟期之前的成长期如何才能尽可能的短。
8.5 创新也是硬道理
在新世纪,企业如果不创新,连生存都困难,等着它的是破产清盘厄运,那能奢谈发展。大学毕业生普遍找工作都困难,生存的威胁就在眼前,如果不创新专业和创新自己,那来的发展。因此,我一贯认为:“创新也是硬道理。”创新更有力量。
常言的创新几乎都是技术创新,此种偏执理解十分有害而且错误。创新针对技术工作和生产,那才是技术创新;创新如果针对企业就应该是企业创新;创新针对工程师,那肯定该是人才创新——创造技术专家了。
“创造技术专家的创造工程”,本文的选题鲜有先例,意在研究创造技术专家的实践方法,反应笔者一生的实践和经验、观察和思考,其本意是从全新角度去诠释和理解创新的价值。所谓“创造工程”,按美国的观点,是指创造方法和技巧的研究。
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顺应技术规律的对真正现实的实事求是。
8.6 技术专家的创新教育
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创造技术专家,最关键的是实战环节或实践环节(特别是工程环节)的操作和突破。
好多“产学研”项目总是难尽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工程实践环节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创造技术专家应该重点关注对技术的总体掌控能力和整体综合能力,也就是统摄、驾驭和协调好“宏观技术、直观技术、微观技术”。
8.7 技术专家的 “催化成熟”熔炼过程
“信息快速传递,资源高度集中,信息和资源低成本利用,技术攻关的有效突破,核心工程的高调完成”。这个高温高压的熔炼过程,不到十年就可磨出利剑,技术专家也会脱颖而出。
9 技术专家技术生命进化曲线的变异
9.1 时间和实践是创造技术专家的两种最强大力量
提高实践的强度和质量,可以拓展发展空间,就可缩短发展期的进化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
以上过程也可以从技术进化理论理解:工程师以最短时间完成发展期(即成长期),并超越成熟期,甚至新增一个突破期,推迟和延长衰退期。如果真如此,就改变了技术专家技术生命进化的经典模式。
9.2 技术专家技术生命的进化曲线
图4 技术专家的技术生命进化曲线
9.3 技术专家的新评价
创新更应该是技术专家的天职,技术专家能在企业创新中按一流水平承担和实施核心工程,这比一般所说的技术创新有更高的层次和强度,技术专家在企业的专家团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他和工程师的能力和贡献的区别,从图4中显而易见。
前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在嫦娥奔月成功后的电视采访时说:“创新有两种创新,颠覆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技术专家正是以它的颠覆式技术主张和颠覆性创新立身于技术之林,他的一生该是一本“技术专著”,或者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10 结束语
“创造技术专家”可能如此简单化表达:
广义的技术观,综合的方法论,规范的专业化。
“创造工程”可以将此文作为广义的技术观、综合的方法论的经典范例。有思想和风格、境界的工程师虽然平凡,却完全可以与那些大师同行一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前进的路来。
参考文献
1、 (报纸)
2、 金义忠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专家塑造,《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就荟萃》,1998;
3、 王永健 技术观点探索,川仪技术,1989(1)
4、 (邓小平电视)
5、 金义忠 直流稳压电源的综合温度补偿,电测与仪表,1976(3):21-24
6、 惠 勒 《宇宙逍遥》,田松译,《南方周末》,2008.5.1介绍;
7、 《钱钟书传》
8、 朱良漪 “分析技术”和“自动化”的系统集成是21世纪的前沿技术,中国第二届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北京)国际论坛论文集,2007.2.4;
感动 | 精品 | 一般 | 思考 | 点赞 | 支持 | 高兴 | 路过 |